-
技术专区
-
差分探头测量中线路寄生电感引发的寄生振荡问题解析与应对
发布:西安普科科技浏览次数:在电子测量领域,差分探头凭借其出色的共模抑制比,能够有效抑制共模噪声,精准捕捉差分信号,广泛应用于电源模块、高速电路、工业控制等场景的信号测量。然而,在实际测量过程中,测量线路寄生电感往往会成为 “隐形干扰源”,引发寄生振荡,导致测量结果失真,甚至影响整个测试系统的稳定性,给工程师的信号分析与故障排查带来极大困扰。
一、测量线路寄生电感的来源与特性
寄生电感并非人为设计的元件,而是由测量线路的物理结构自然形成的电感量,其产生与线路的材质、长度、布线方式及周围环境密切相关。在差分探头测量场景中,寄生电感主要来源于三个面:一是探头连接线缆,无论是同轴电缆还是双绞线,只要存在电流通路,就会因导线的趋肤效应和磁场耦合形成寄生电感,且线缆长度越长、直径越细,寄生电感值通常越大;二是探头与被测器件(DUT)之间的连接端子,如测试夹、针座等,这些连接部位的金属触点和导线弯曲部分会额外增加寄生电感;三是被测电路本身的布线,若 DUT 的信号引脚与接地引脚之间的布线不合理,形成较长的电流回路,也会与测量线路的寄生电感相互叠加,加剧干扰。
从特性来看,寄生电感具有 “隐性” 和 “频率依赖性” 的特点。在低频信号测量中,寄生电感的感抗(XL = 2πfL)较小,对测量信号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但随着测量信号频率的升高,感抗会呈线性增大,当信号频率达到 MHz 甚至 GHz 级别时,寄生电感的影响会急剧凸显,成为制约测量精度的关键因素。此外,差分探头的测量线路由正、负两条信号通路组成,两条通路中的寄生电感若存在不平衡,会进一步破坏差分信号的对称性,为寄生振荡的产生埋下隐患。
二、寄生电感引发寄生振荡的原理
差分探头的测量系统可视为一个由信号源、寄生电感(Lp)、探头输入电容(Cin)及线缆分布电容(Cp)组成的 RLC 电路。在理想状态下,测量线路无寄生电感,信号能够沿通路稳定传输,探头输出与输入信号保持一致;但当存在寄生电感时,电路的固有频率会发生改变,若满足振荡条件,便会产生寄生振荡。
具体而言,寄生电感与电容(包括探头输入电容和线缆分布电容)会构成一个 LC 谐振回路,其固有谐振频率
。当被测信号的频率接近或等于该固有谐振频率时,回路会发生谐振,此时电路的阻抗急剧增大,信号在回路中不断反射、叠加,能量无法有效耗散,进而引发寄生振荡。此外,差分探头的输入阻抗并非无穷大,实际测量中会存在一定的输入电阻(Rin),若输入电阻较小,无法有效抑制回路中的能量积累,会进一步加剧振荡的幅度和持续时间。
从信号传输的角度来看,寄生电感会导致信号产生延迟和过冲。当高速信号通过含有寄生电感的线路时,电感会阻碍电流的突变,使信号上升沿和下降沿变得平缓,同时在信号跳变瞬间产生过冲电压
。若过冲电压超过电路的阈值,会触发误触发,而持续的过冲与反射则会形成周期性的振荡信号,叠加在被测信号上,导致测量波形出现 “毛刺”“振铃” 等失真现象,严重时甚至会掩盖真实的信号特征,导致工程师对电路性能的误判。
三、抑制寄生振荡的关键策略与实践建议
针对测量线路寄生电感引发的寄生振荡问题,需从 “减少寄生电感”“优化电路参数”“改善测量环境” 三个维度入手,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
(一)优化测量线路设计,减少寄生电感
减少寄生电感是抑制振荡的根本措施。在布线方面,应尽量缩短探头连接线缆的长度,优先选择低电感的双绞线或同轴电缆,避免线缆弯曲、缠绕,减少电流回路的面积 —— 因为寄生电感与回路面积成正比,回路面积越小,电感值越低。对于探头与 DUT 的连接,建议使用短引脚的测试夹或针座,避免使用过长的转接导线;若需转接,可采用 “星型接地” 方式,将所有接地端集中连接到同一接地点,减少接地回路的寄生电感。此外,在差分信号的正、负通路布线中,需保证两条通路的长度、走向一致,实现寄生电感的平衡,避免因阻抗不平衡导致的信号不对称振荡。
(二)匹配电路参数,破坏振荡条件
通过调整电路参数,改变 LC 回路的固有谐振频率,使其远离被测信号频率,可有效破坏振荡条件。一方面,可选用高输入电容的差分探头,或在探头输入端并联适量的补偿电容(需注意避免电容过大导致信号衰减),通过增大总电容值降低固有谐振频率,使其低于被测信号的最低频率,避免谐振发生;另一方面,可在测量线路中串联适量的阻尼电阻(Rd),阻尼电阻的阻值需根据回路参数计算(通常取
),以实现临界阻尼,消耗回路中的多余能量,抑制信号的反射和叠加,消除振铃和过冲。
(三)改善测量环境,降低外部干扰
外部电磁干扰会叠加在测量线路中,加剧寄生振荡的影响,因此需改善测量环境的电磁兼容性。首先,测量系统应远离大功率设备、高频振荡器等强干扰源,避免电磁场耦合到测量线路中;其次,可对探头线缆进行屏蔽处理,使用带屏蔽层的电缆,并将屏蔽层单端接地(避免形成接地环路),减少外部噪声的侵入;此外,在测量前需对探头进行校准,通过探头自带的校准工具调整输入阻抗和增益,确保探头与被测电路的阻抗匹配,减少信号反射。
(四)选择专用测量工具,提升系统抗干扰能力
在高频、高速信号测量场景中,普通差分探头可能难以满足需求,此时需选用专为高频应用设计的低电感差分探头。这类探头通常采用一体化的探头结构,内置低电感的输入电路和阻尼网络,能够有效抑制寄生电感的影响;部分高端探头还具备自动补偿功能,可根据测量线路的参数实时调整电路特性,动态抑制振荡。此外,搭配高带宽、高采样率的示波器,能够更清晰地捕捉振荡信号的细节,为后续的干扰分析和抑制提供数据支持。
四、总结与展望
测量线路寄生电感引发的寄生振荡是差分探头测量中常见的干扰问题,其本质是 RLC 电路的谐振效应与信号传输过程中能量积累的结果。通过优化线路设计减少寄生电感、匹配电路参数破坏振荡条件、改善环境降低外部干扰,以及选用专用测量工具,能够有效抑制振荡,提升测量精度。
随着电子电路向高频化、高速化、小型化发展,测量线路的寄生参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将更加显著,未来需进一步研发低电感、高稳定性的测量组件,如新型低电感电缆、集成化探头模块等;同时,结合数字化技术,开发基于 AI 的干扰识别与自适应补偿算法,实现对寄生振荡的实时监测与动态抑制,为高精度电子测量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撑。
以上内容由普科科技/PRBTEK整理分享, 西安普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示波器测试附件配件研发、生产、销售,涵盖产品包含电流探头、差分探头、高压探头、无源探头、罗氏线圈、电流互感器、射频测试线缆及测试附件线等。旨在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探头附件,打造探头附件国产化知名品牌。更多信息,欢迎登陆官方网站进行咨询:https://www.prbtek.cn/
2025-09-11相关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