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专区
-
衰减器电阻结构的判定方法
发布:西安普科科技浏览次数:衰减器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可以在不改变信号频率特性的前提下,降低信号的功率或幅度。衰减器的实现方式有靠纯电阻实现衰减和基于反射、电抗元件的实现衰减的衰减器,了解其实现方式对于电子系统的设计、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采取以下三种验证衰减器实现方式的方法:
一、用万用表测直流电阻
原理说明:
衰减器的本质功能是降低信号幅度或功率。纯电阻衰减网络在直流(或低频)状态下会呈现出特定的、可计算的电阻值,而其他类型的衰减器(如基于反射、电抗元件的)在直流下则可能表现为开路、短路或与理论值不符的电阻值。
测试步骤:
首先将数字万用表设置为“欧姆档”(Ω)。测量3个关键电阻:
(1)输入端至输出端电阻(Rin-out)
将红表笔接在输入中心导体,黑表笔接在输出中心导体,读取电阻值Rin-out。
(2)输入端至地电阻(Rin-gnd)
红表笔接输入中心导体,黑表笔接输入壳体或外导体,读取电阻值Rin-gnd。
(3)输出端至地电阻(Rout-gnd)
红表笔接输出中心导体,黑表笔接输出壳体,读取电阻值Rout-gnd。
结果分析:
对于电阻型衰减器,在输入到输出的测量中会显示有限电阻,范围大约在到100欧姆之间;在输入到地的测量中会显示有限电阻,范围在几十到上百欧姆之间;在输出到地的测量中表现与上述相同。而非电阻型衰减器在这些测量部位则表现为开路或极高电阻,或者表现为极高电阻或导通,例如PN结。如果三个方向的电阻值都是有限的、稳定的阻值,那么基本可以确认这是一个电阻型(无源)衰减器。
二、频率响应测试(示波器+信号源)
原理说明:
使用示波器+信号源来判断衰减器是否是靠电阻实现衰减,本质上是通过分析它对不同频率信号的衰减特性(幅度响应)是否平坦、是否具有频率相关性,从而间接判断其内部结构是不是纯电阻网络。
电阻式衰减器是无源、频率无关的器件,在理论上对所有频率的信号衰减都是恒定值,只要频率在其额定工作范围内。若衰减器对不同频率信号的衰减幅度几乎不变,说明它很可能是靠电阻网络如T型或π型实现。若存在明显的频率选择性,例如某频率下衰减大增或突变,则可能使用了电容、电感、PIN 二极管、射频开关等非纯电阻元件。
测试步骤:
1. 设备准备
一台可调输出频率和幅度的射频信号源;
一台数字示波器,带宽足够,至少与信号源频率匹配;
两根50Ω同轴线缆,SMA或BNC接口。
2. 测试步骤
(1) 设置信号源输出固定幅值,输出一个低频信号;
(2) 记录示波器上测得的输出电压幅度Vout,low;
(3) 逐步提高频率;
(4) 每次记录输出电压Vout,并计算衰减值;
(5) 把不同频率下的衰减值画成图,或直接观察其是否稳定。
结果分析:
(1)电阻式衰减器(频率无关):
若输出电压衰减值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值,在额定频率范围内变化不超过±0.5 dB。电压波形无畸变、相位偏移小、波形对称清晰。表明衰减器为电阻式衰减器。
(2)非电阻式衰减器(频率相关):
若在某些频率下,输出幅度突然减小。或随着频率增加,衰减逐渐增大或减小。波形出现畸变、失真或失配现象。以上情况都表明内部有电容、电感、PIN二极管等频率响应元件,衰减器为非电阻式衰减器。
三、拆解物理结构(破坏性验证)
最后,最直接的方式是打开衰减器外壳,看其内部结构。拆开衰减器,查看内部是否有排布整齐的电阻元件,是否为T型或π型结构。若看到贴片电阻或薄膜网络,没有有源器件(如晶体管、二极管),基本可以确认是电阻式。若只有贴片电阻或阻性材料,则为纯电阻衰减器。若有控制线、二极管、电容等元件,可能是有源或变阻型衰减器。
以上内容由普科科技/PRBTEK整理分享, 西安普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示波器测试附件配件研发、生产、销售,涵盖产品包含电流探头、差分探头、高压探头、无源探头、罗氏线圈、电流互感器、射频测试线缆及测试附件线等。旨在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探头附件,打造探头附件国产化知名品牌。更多信息,欢迎登陆官方网站进行咨询:https://www.prbtek.cn/
2025-07-02相关仪器